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

【勝利者的格調】我們的MARCH MADNESS

白雪覆蓋的大地,是最純淨也最被期待改變的。 
融雪之前,任何期待都是合情合理的。 

在美國,三四月是春天來臨的季節、是雪開始融化的季節,也是最讓運動迷醉心的月份。 MLB大聯盟棒球在這個季節開始春訓、熱身賽、一直到開幕那周一系列的OPENING SERIES,彷彿在呼喚著從去年十月底就進入冬眠狀態的棒球迷:「打開你的電視找出你的球衣,棒球季來了!」
 而在全世界都有不錯收視率的NBA職業籃球,也在三月左右進入爭奪季後賽席次的關鍵賽程,「WIN,OR GO HOME.」是老美很喜歡掛在嘴邊的話。 NBA每年有三十支球隊在競爭一個叫做「The Larry O'Brien Championship Trophy」的東西,想要得到棒球最高榮譽的「The Commissioner's Trophy」也得跨過29支球隊、將近兩百天密集賽程所設下的屏障。

但如果你的兢爭對手是這些隊伍的兩倍、甚至超過,而且在篩選出這個數目的隊伍之前,你只有數千分之一的機率能進入這個爭奪戰,你會選擇勇往直前,還是臨陣脫逃? 

這是每年三月開始的NCAA全美大學籃球64強錦標賽,也是前面所提到的「MARCH MADNESS」。
今年的NCAA男子籃球總冠軍將在台灣時間明天上午出爐,對戰組合是今年五燈獎伍登獎的得主FRANK KAMINSKY所率領的威斯康辛大學對抗K教練領軍的杜克,而除了一定有人笑著帶著獎盃與榮耀、有人沮喪地面對場上,想著這一路走來的淚水與汗水不甘地離開,其它的都只能交給場上的十個人來決定。

十個人,四十分鐘,一顆球。

站在場上你會想到的不是練習的汗水、不是被教練罵的淚水、不是等下該做甚麼華麗的動作─你會放心地把自己交給本能,追求勝利的本能。
運動場上是沒有輸家的。
人是為了競爭而生的動物,而運動,是文明社會所建立的合法且合理的競爭方式,贏家全拿,輸的那方也會因為努力而得到應得的鼓勵。這是為什麼你喜歡運動、為什麼你喜歡比賽、為什麼你會忘記當天自己得了幾分,但不會忘記摸到獎盃時指尖的觸感、心臟的跳動的聲音。

你還會記得,那個有西瓜、有沙灘、還有棒球的夏天。

每年的這個時候,也差不多是日本春季甲子園開打的時節。甲子園的故事其實並不值得多說,畢竟大多數人都看了《KANO》,沒看過的大概也被雷完了,況且日本的棒球漫畫一大堆,就不再贅述甲子園的熱血云云。

但是我想講講松井。

這篇裡面講到的故事是引子,可是除了當年那位投出保送的投手,我更佩服的是松井,雖然它代表的學校落敗、他的夏天永遠有一個遺憾,但他帶著這份遺憾成為了日本職棒史上最恐怖的打者之一、也拿下了MLB世界大賽的MVP。

這是勝利者的格調。

沒有人能證明松井在當年能把投進好球帶的球轟出去、帶領球隊逆轉,但眼睜睜看著對手一球一球的故意保送自己,最後甚至靠這種不入流的戰術拿下甲子園冠軍,松井的心情我們沒辦法體會,但如果─如果他當時動怒了,甚至做出更惡劣的報復行為,身為觀眾的人們或許可以諒解,但松井會不會是現在人人尊敬的「酷斯拉」、篤定入選名人堂的球員─歷史沒有如果,但至少我不希望在名人堂看到那樣的球員。

運動員所代表的是這個時代的戰士,我們不希望再有戰爭,但運動場上的競爭卻永遠激勵人心。那是可以激勵人心的戰爭。任何名人堂球員、運動明星應該代表的是當代的一種價值觀、一種難以磨滅且堅強的精神,而時代越動盪,就越需要這樣的人來拯救低迷的氣氛。

最不希望在場上看到的除了喪失鬥志的運動員,當然也包括場邊教練團沒必要的謾罵跟有違運動精神道德的行為,這些都是阻礙我們去親近、去愛一個運動的高牆,能打破這道高牆的除了球迷們的向心力,更重要的是運動員對於比賽的熱忱與敬業的態度。

明天除了是NCAA的總冠軍賽,也是SBL總冠軍賽的第七場比賽。無論誰贏,我們都期待看到一場君子之間的競爭、將榮耀獻給所有球迷的好比賽,我們的MARCH MADNESS。

【筆記20150328】

在美國,NBA三月的收視率是遠低於NCAA大學籃球的。

很驚訝吧。

誠如今年HBL決賽過後,大家又重新提起的問題:為什麼SBL做不起來,學生籃球卻行銷得這麼成功?
的確,這幾年台灣籃球的生態確實十分不堪,除了偶一為之的國際賽喚起人們的激情,更多的時候是球員與球迷的掙扎角力。
這一年來,以簡嘉宏為首,幾乎是SBL黃金時期的球員包括毛加恩、何守正的退休,曾經的天下第一人田壘西進,新生代球星(甚至這個星字都加得勉強)普遍星味不足的態勢下,似乎預告了台灣籃球接下來的陣痛期。

不過這一切,或許也可以是我會錯意了。

今天晚上登場的總冠軍賽第一戰,徹底顛覆了我的想像。
在開打前璞園的呼聲甚高,甚至有報導指出璞園與台啤是師生關係(意即璞園的實力與經驗都大勝對手),兩隊被看好的程度高下立判。
我不太用功,僅僅看了最後五分鐘。但是這五分鐘,卻足以讓我震驚。
在比賽的最後五分鐘,璞園攻守失序,完全不像是尋求四連霸的不敗雄獅。一陷入落後便喪失信心,連續的失誤惡性循環,這些都應該是冠軍賽經驗明顯不足的台啤可能出現的症狀才是。
是說馬有失蹄、勝敗乃兵家常事沒錯,但對於這場球,我倒覺得正是某個化學因子導致璞園輸球,而這個化學因子便是好久好久沒在台灣成人球員身上看到的:拼,以及不服輸的精神。 台啤這票球員,不要說跟上次奪冠的差距了,甚至去年在陣的老將都幾乎轉隊了,甚下的就是一屁股天份跟求勝的渴望,而這些,讓今天台啤小將們打出了這場漂亮的勝仗。

拼勁、不服輸,聽起來八股講起來容易。

可是不妨想想:我們看NBA,因為它有歷史、有故事,而這些故事都是從前的人一滴汗一滴熱血換來的,才有那麼多令人動容的冠軍盃、那麼多關於勝利、關於遺憾的故事。
美國人看NCAA,因為它的故事更多、更振奮人心、更無可取代。那些很多都是關於家鄉球隊從小的回憶,很多都是藉著場上奔馳的球員完成夢想的寄託,更加純粹、更加值得。
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了,在美國學生運動是沒有MVP這個獎項的,學生運動只有MOP。O,是outstanding的意思,比Valuable更加適合在學生身上出現。
那是無關乎金錢、卻遠比金錢更令人嚮往的榮耀。

我們會看著HBL,想著高中晚自習前大家搶籃框報隊的畫面,看著夕陽落下,回教室的路上討論今天傍晚的戰績。

努力的汗水跟激情的熱血,是在任何時空都不會變質的。

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

【一個世代的等待】─103學年度高中籃球聯賽筆記

十到十五年,大概是籃球場上的一個世代。

十年是一個球員從潛力股成長到顛峰所需要的時間;而十五年,已經給予我們足夠的樣本,讓我們檢視、驗收當代籃球的發展進程。

西元兩千年的時候我國一,除了千禧蟲跟總統大選,我還記得在台北體育館熱鬧上演的HBL高中籃球聯賽總冠軍賽。因為就讀再興中學的關係,身為小學弟的我們當然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冠軍賽的超級啦啦隊,在體育館聲嘶力竭地吶喊著,喊著場上球員的名字、為每一個漂亮的進球歡呼。

那個時候我還不太會打籃球,也看不太懂一些細節,只知道當時場上不斷有人呼喊著幾個名字:「田壘」、「周士淵」、「曾文鼎」、「吳岱豪」。於是我開始尋找,尋找這些帶給人們熱情的名字,它們的主人是誰。接著我看到了讓我瞠目結舌的場景─那是一個快攻,三民家商的球員從後場抄到球,一個快速的轉移,球已經到了在前面偷跑的球員手上,這個球員沒有選擇上籃,而是一個雷霆萬鈞的爆扣!在全場沸騰之際,我努力地看清楚球員背上的字,那是個簡潔有力、卻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:「田壘」─也是往後十五年左右,講到中華台北籃球代表隊,你無法忽略的一個名字。

田壘,百年…不,百年說不定都等不到的籃球天才。

看到當時媒體對田壘的形容,你真的會覺得:「他們真的是在形容一個球員嗎?」、「他才高中剛畢業,就直接拉上去打一隊這樣可以嗎?」,而事實上是,因為千禧年左右這批球員的出現,中華籃協也順理成章地施行所謂的「大換血」政策,而田壘與同年齡最好的幾個球員,包括周士淵、曾文鼎、吳岱豪、李學林、林志傑等人,搭配稍早的陳信安、李啟億、楊玉明,撐起了往後十年中華隊的大片江山,也撐起了職籃解散後球迷的希望。

十年過去了,其實比較多的是失望。

2013年菲律賓亞錦賽的好幾個畫面我都還記得:QD在中華隊內線的屏障、呂政儒逆轉菲律賓的三分球、洪至善對中國時中場投進的壓哨三分、林志傑後撤到三分線外出手進球後野獸般的怒吼,以及槍響那一刻比數超越中國隊時我在電視機前流下的淚水。

可是除了感動,更多的是遺憾。

當年那些叱吒籃壇新秀們一個個邁向而立,有人直接退休了,有人還在為了夢想繼續打拼。有的留在台灣繼續展現驚人的球技,有的前往海外尋求更好的伯樂。那當初他們給我們的希望、我們整整一個世代的期盼,現在如何了呢?在這段時間裡,中國出了個姚明;而在遙遠的美國,也有個黃皮膚、會講一點點華語的小伙子,正在NBA的殿堂裡持續不斷地奮鬥著。或許,只是或許。(這又是講到台灣籃球的這十年,大家不願意提起的一件事,但我們還是得面對。)或許當初的陳信安念完高中後去美國讀大學(因為他是高中才開始打籃球),或許田壘直接去美國念高中,今天第一個踏上NBA舞臺的不會是華裔,而是操著一口流利台語、講到藍綠時會選邊站、去美國第一個找哪裏有滷肉飯的道地台灣囝仔。

或許這會讓職籃垮台後的球迷等待更長的一段時間,或許這些球員在美國受盡種族歧視的霸凌,或許台灣籃壇的發展不會比現在更好;但不管夢想在何方,只要跨出一步,就有了動能,就比別人更有機會達成夢想。

或許,一個新世代的契機正在萌芽。

這個學年度的HBL,因為某些因素我幾乎看了全部有電視轉播的比賽,一樣的熱血、一樣的激情,不同的是有好幾個不世出的球員,同時在這一輩出現。吳永盛就不說了,國中畢業直接去美國念了高中,今年拿到了NCAA第一級大學的獎學金,幾乎已經預約了未來十年中華隊後場的一個位置。

更重要的是,台灣本土還有更多值得我們關注的。

看到南湖高中的比賽,你幾乎只會注意一個人─他們的得分好手曾柏喻。不誇張,雖然他只有184左右的身高,但是他切入時對於空間掌握的天分、急停時身體在空中的協調性、FINISH時手感柔軟的程度,加上運球過人時花俏卻又實用的動作,你真的會想到當年田壘的主宰力。而在我稀疏的看球經驗中,也實在想不到在我的記憶中,HBL有哪一所學校是像南湖高中這樣的「一人球隊」。當然,不可否認一人球隊的存在,這屆資格賽的苗栗高中就是很好的例子。靠著詹軍一個人驚豔全場的表現,他們拿下過很漂亮的逆轉勝,但是最終過不了資格賽這關。但是如果你看過曾柏喻在預賽一個人狂砍45分、帶領球隊大勝三民,隻手將南湖從淘汰邊緣帶入複賽的逆天表現,相信你也會成為他的球迷。

而曾柏喻與他的快樂夥伴也沒有讓大家失望(或許有,但是球隊的內鬥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),雖然在八強慘遭淘汰一定是高中最後一年很大的遺憾,但曾柏喻的未來仍然留給大家無限想像。現在的情況他很有可能留在台灣而不是像大家所期望的出國深造,但誠如鄉民說的,無論選擇如何,都希望他能夠妥善評估之後,選擇一所真正願意培養他,而不是將他當作商品的大學就讀。我們看過太多失敗的商品了,當年的鄭人維、吳岱豪到近年的宋宇軒、周儀翔,甚至陳信安與田壘都只能算是個半成品,反倒是當初在乙組沒人看好的劉錚、蔡文誠、林志傑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天分,爬到了與甲組一線球星同等、甚至更高的高度。

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與明星,但英雄與明星最大的差別是,明星影響的是一個世代的審美觀,英雄影響的是一個世代。我們會因為JORDAN打開電視、拎起球鞋踏入球場,因為JORDAN是無庸置疑的明星,是那個世代我們心目中籃球明星的模樣。但是終究,我們知道JORDAN是我們遙不可及的夢、一個稍縱即逝的幻影。但是我們看到林書豪,想到的是華人的希望,或許我們有一天也可以站上那個舞台,用我們的語言說我們自己的故事。

他是我們的英雄。

今年松山泰山的高國豪、高國強兄弟、南湖的曾柏喻、南山的孫永成、基商的王柏智甚至於正在SBL打拼的劉錚、蔣淯安,國外念書的陳盈駿、胡瓏貿、吳永盛,讓我們看到的是下個世代對於台灣籃球值得期待的理由,很可能還要走個十年二十年,我們才會看到一個喜歡吃滷肉飯的NBA球員,但是懷抱著這個夢想,我願意再等一個世代。